小引:位于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33号的郑州人民医院,创建于1912年,距今已有111年的悠久历史,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百年名院。
1904年,天主教梵蒂冈卡诺莎会河南省中部教区,意大利传教士贾师谊(Luigi Calza)主教等人来郑州传教,1906年,由贾神父在郑州慕霖路主持下建起来的天主堂落成。
1912年,贾师谊主教在天主教堂的旁边创设了“天主堂医院”,取名“郑州市中心教区慕霖路天主堂医院”,建院之初医院仅有两间平房、一医一护,设备简陋,药品很少,以治疗眼科疾病为主,因其为贫困群众免费治疗,被当地百姓称为“施药医院”,这就是郑州市人民医院的前身之始。
1912年底,作为医院配套设施的修女楼建成,专门供医院的护士住,因为护士是由教堂里的修女兼任的,所以那栋楼便被命名为修女楼。
1924年,医院进行扩建,增添一些设备,并于该年3月1日改名为“郑州天主教堂公教医院”,开设有内、外各科,设病床50张,病房划分为一、二、三等。之后贾师谊相继在岗杜、敦睦路、漯河、襄县、许昌等地设立了分院。
1938年,教堂的主要建筑被日军战机炸毁,只剩下修女楼和其它的一些小房子。虽然一直想着重建教堂,但后来时局一直不稳,加上教会的资金也不够,所以一直也没有建起来。
1944年,贾师谊为了医院的发展而积劳成疾,在郑州安息主怀,享年65岁。安葬于登封嵩山天主教墓地。
1948年,医院病床发展到120张。1949年中国政权更迭后,1953年郑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郑州天主堂公教医院,改为“郑州市公教医院”,后又改为“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”。
1965年,医院更名为“郑州市第四人民医院”,“文革”期间,医院搬至荥阳,直至1973年才搬回郑州。此时,原公教医院的房屋已被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占用。几经改扩建,原有建筑如今只剩下修女楼一座。
2007年,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搬出修女楼。随后,修女楼重归教堂所有,为维持教堂日常的运行开支,它被租出,经改造变成了“亿民宾馆”。
2012年4月10日,位于郑州市二七区解放西路81号2号院的郑州公教医院旧址(天主教堂修女楼),被公布为二七区文物保护单位。
2012年3月29日,郑州市人民医院(原天主教公教医院)为纪念建院100周年,周玉东院长、黄娟书记一行40多人到登封嵩山天主教墓地悼念已故医院创始人贾师宜主教,介绍了主教创院史,并和大家一起献了鲜花。
文章蒙允转载自公众号:寻找传教士的足迹
感谢您的阅读!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。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、疑问、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,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、提出改进建议,欢迎通过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与我们分享。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,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。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,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。
反馈时,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。
期待与您保持互动,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。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